据悉,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是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创建6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发布推广350项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制定200余项行业标准,培育近800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骨干企业,以政策、技术、标准为引领,大力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探索资源型地区和大型产废企业绿色转型路径。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培育近800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骨干企业,已经成为保障我国资源供应安全的重要力量。已建成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1万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着力提升工业能效水效水平,加大工业节能监察力度,广泛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打造重点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和16%的基础上,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35%和近40%的基础上,2021年进一步下降7.1%。
下一步,我国将持续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总结凝练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经验,用好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激励政策,稳步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率。同时,强化技术创新驱动,鼓励开展复杂难用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攻关,推动行业新技术产业化推广应用,激发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来源:工人日报。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图片、观点保持中立,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号将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