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固废产量大,利用率低,堆存占用大量土地,存在环境污染隐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材料紧缺与固废消纳能够形成供需契合的互补态势,是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领域和有效途径。”2023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李喜围绕“加大工业固废在交通领域资源化利用”提出提案。
李喜认为,工业固废消纳和筑路材料替代形成了供需契合的互补态势。工业固废在交通领域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砂石、水泥等开采、加工和消耗,同时可以消纳大量工业固废,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节约工程建设和固废处置成本,降低碳排放,有效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李喜进一步提出,解决工业固废产量大、综合利用率低及筑路材料紧缺等问题,对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落实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总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成为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领域和有效途径。但从目前来看,利用水平偏低,利用量总体偏少。
主要原因在于:
(1)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国家围绕工业固废利用出台了相关政策,但现有政策对交通领域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引导和鼓励不足,工业固废利用或处理的税费减免和资金奖补政策未涵盖交通建设领域。
(2)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涉及工信、发改、环保、财政、住建、交通等多个部门,部门间联动不紧密,成果转化不充分,缺乏信息共享。
(3)创新体系不够完整。工业固废利用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应用配套技术标准不健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仍需加强。